晨光新材员工低薪竟成“核心竞争力”
2020-06-21 12:00
晨光新材主要从事功能性硅烷基础原料、中间体及成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主营产品按照不同的官能团分为氨基硅烷、环氧基硅烷、氯丙基硅烷、含硫硅烷、原硅酸酯、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、乙烯基硅烷、烷基硅烷、含氢硅烷等。招股说明书显示,晨光新材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4600万股,募集资金将投入年产6.5万吨有机硅新材料技改扩能、功能性硅烷开发与应用研发中心建设、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。
招股说明书显示,2017年-2019年,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.75亿元、6.71亿元、6.90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.17亿元、1.34亿元、1.19亿元。
货币资金真实吗?
根据招股书披露,晨光新材在2018年和2019年末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高达10540万元和10440万元,都有上亿元的货币资金储备。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,这就应当给公司带来相应的利息收入,但事实上,晨光新材2019年理财产品投资收益仅为11.83万元、同比上年度减少三分之一,同时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23.05万元、同比上年度也减少了近一半。公司在货币资金并未出现明显减少的背景下,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和存款利息收入双双大幅减少,很显然这是不正常的。
不仅如此,以2019年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和存款利息收入合计约34万元计算,对应到平均上亿元的货币资金余额,平均收益率尚不足0.34%,甚至低于0.35%的活期存款利率水平,这也进一步加大了该公司货币资金真实的质疑。
是否倒签投资合同?
据招股说明书披露,晨光新材在2013年实施过一次增资,由香港诺贝尔、建丰投资和皓景博瑞在2013年4月12日共同签署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》了,其中建丰投资和皓景博瑞分别出资2500万港元、500万港元对公司进行增资,由此建丰投资和皓景博瑞成为了晨光新材控股股东。
然而另一方面,招股书还披露,建丰投资和皓景博瑞的设立日期均是2013年4月18日,这相比两家公司签署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》的日期晚了6天。这非常令人怀疑,建丰投资和皓景博瑞在还未成立的时候,是如何在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》上盖章的?晨光新材是否存在为了上市“补签合同”的虚假申报行为?
员工低薪成“核心竞争力”
根据招股书披露,2018年底晨光新材的员工总数已经多达648人,同年现金流量表中的“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”科目支出金额则仅为5860.36万元,人均人力成本支出仅为9.04万元;而且这还是包含了由企业承担的社保、公积金等人力成本,若剔除后公司人均薪酬仅在6千余元。
参照招股书例举的4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:兴发集团2018年员工总数为10514人,人力成本支出为86878.11万元,人均人力成本为8.5万元;三孚股份2018年员工总数为719人,人力成本支出为6639.37万元,人均人力成本为9.23万元;新安股份2018年员工总数为5772人,人力成本支出为77390.08万元,人均人力成本为13.41万元;润禾材料2018年员工总数为384人,人力成本支出为4985.59万元,人均人力成本为12.98万元。
对比上述数据,仅有兴发集团一家的人均人力成本低于晨光新材,但是兴发集团属于国企,工资相对较低;其余三家民企上市公司人均人力成本,都比晨光新材高。